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{{ childProduct.title_translations | translateModel }}
{{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(childProduct.child_variation)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ProductName }} x {{ selectedChildProduct.quantity || 1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VariationName }}
「家裡燈光設計漂亮是漂亮,待久了卻感到眼睛不適嗎?」
「進到一間店家,雖然燈火通明,卻覺得有點刺眼?」
「挑選燈具時,除了亮度、色溫,還有什麼重要指標需要注意?」
這些困擾,都跟一個專業指標密切相關:UGR(Unified Glare Rating,統一眩光指數),又稱眩光指數。
眩光是指因為空間中的亮度分佈不均,導致瞳孔頻繁調節導致疲勞,或亮度過高,接收到過多光線,所感到的不適。
UGR 正是用來量化這種不適程度的國際標準,由國際照明委員會(CIE)制定。
UGR 數值可由公式計算得出,跟光源亮度、背景亮度、人眼與光源的立體角有關,這裡就不放出來嚇人了。
知道數值越高越刺眼,越低對眼睛負擔越低就好了。
常見範圍約在 10~31。
UGR≤10:無可視眩光
10<UGR≤16:輕微眩光,但不太會影響日常活動
16<UGR≤22:可感覺到眩光,長期可能會有疲倦感
22<UGR≤28:明顯眩光,眼睛會有不適感
UGR>28:嚴重眩光,快跟你直視手電筒差不多了
常見活動空間的 UGR 建議值請看下表:
UGR 建議上限 | 場所 |
---|---|
10 | 精密工作區、手術室 |
16 | 製圖室 |
19 | 居家、辦公室、商業空間 |
22 | 工廠、倉庫 |
25 | 公共通道、機房 |
你要看更細的可以看英國制定的標準,不過是英文的。
太雜?記住 UGR<19 就好,絕大多數空間都適用,歐洲標準也是這個數字,後面會再提到。
目前對 UGR 有提出明確標準的有歐盟、英國跟紐澳。歐盟為 EN 12464-1。
多數空間 UGR<19 可滿足標準,少數如製圖室需 <16。
當然,這些標準目前都只是建議值而非強制。但是 ESG 風潮下,未來成為規範也是可預見的。
君不見美國 LEED 綠建築認證中,已有明文規定 UGR 必須<19。
台灣室內燈具節能標章也要 UGR<19。
台灣 EWWH 綠建築標章雖沒有規定明確數字,但至少也有提及,需使用防眩光燈具。
前面說過 UGR 跟光源亮度、背景亮度、人眼與光源的立體角有關。
那要改善 UGR 無非減低亮度、增加整體光線均勻度、增加光源與人眼角度,具體如下:
控制燈具亮度:
合理選擇燈具亮度,光太亮刺眼,降低亮度不就好。確實,但是太暗不就因噎廢食。
選擇柔和的光源:
光源加裝擴散罩或霧面玻璃料,避免光線過於聚集。例如用平板燈。
嫌醜也可以選擇高遮光角的燈具(內縮),也可降低 UGR 值。商業空間遮光角一般建議大於30°,45° 最舒適。
利用環境光源:
利用自然光源來平衡光源,避免強烈的明暗對比。讓光線在空間中均勻分佈。
燈具布局與角度:
合理設計燈具的位置與角度,避免光線直射視野。例如,將燈具安裝在視線範圍外,或選擇具有遮光板的燈具。
你可能想說簡單,用間接照明不就好,藏在層板總不眩光了吧。
確實,但是綠建築標章認為間接照明是低效率的照明方式,用太多可能通過會有難度。
減少反射眩光:
使用磨砂或啞光材質讓光線漫反射,降低反射光。減少光線在高光澤表面上產生的不必要反射。
從以上可知,UGR 不只受燈具影響,也跟整體空間、人眼相對位置有關。
所以一盞燈的 UGR 不是固定的。
但燈具之間防眩肯定有優劣,所以燈具的 UGR 應標明是在何種標準及條件下測得。
一般是依據國際 CIE 117 試驗,台灣節能標章即是依此作為規範。
眩光問題常被忽視,但對視覺舒適度影響重大。照明設計中,UGR 眩光指數也不容忽視。
GENTECH 的專業團隊運用 DIALux 等國際認可的照明模擬軟體,從空間形狀、燈具布局到材料反射率進行全面分析,確保設計符合國際 CIE 標準。
憑藉豐富經驗與先進的數位模擬技術,GENTECH 為每個項目提供最適切的照明解決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