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{{ childProduct.title_translations | translateModel }}
{{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(childProduct.child_variation)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ProductName }} x {{ selectedChildProduct.quantity || 1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VariationName }}
LEED(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)是由美國綠建築委員會(USGBC)制定的一套國際公認的綠建築評估系統。
LEED 認證旨在推動環保建築設計、施工、運營和維護,從而保護人類健康及減少能源消費,達成永續發展。
等等,美國?在台灣蓋綠建築也要看美國的標準?
且讓我娓娓道來,LEED 雖是美國美國綠建築委員會制定,但是是國際最通用的綠建築標準,超過182個國家有 LEED 認證案例。
台灣也不乏知名企業總部或廠辦採用,像是台北 101、台北南山廣場等等。
LEED 已行之有年,目前最新的版本(2024)是 LEED v4.1,預計明年會推出 LEED v5,以下是以 v4.1 版本做介紹。
LEED v4.1 根據不同建築類型和階段劃分為多個評分系統,一個建案可能涉及一個或多個系統:
包括新建建築和大規模翻新建築,如學校、零售、數據中心、倉庫與分銷中心、酒店、醫療機構等。
包括商業內部空間、零售和酒店內部空間。
針對已運營至少一年的現有建築,著重於性能數據的追蹤。
包括單戶住宅、多戶住宅核心與建築外牆開發。
提供城市和社區衡量和溝通性能的全球一致方法,包含計劃和設計階段的新城市和社區,以及已有的城市和社區。
不同系統對各指標的細項與分數會有所差異,不過大致上相去不遠,以下以 LEED v4.1 BD+C 為例。
在項目早期階段進行綜合設計和施工計劃,確保各個系統運作順暢。
選擇有利於步行、自行車和公共交通的地點,以減少對汽車的依賴和碳排放。
保護和恢復現有景觀,減少施工過程對環境的影響。
減少室內和室外用水需求,使用高效率用水技術和策略。
提高能源效率,使用可再生能源,並進行能源性能監控。
使用回收材料和本地採購的材料,有效管理建築廢棄物。
提供良好的室內空氣品質、適當的照明和溫度,減少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和其他污染物。
鼓勵創新設計和施工方法,提升建築性能和可持續性。
根據建築所在區域的環境問題和優先項目,獲得額外的積分。
想知道指標細節及評分請看此 LEED v4.1 BD+C(英文)
LEED 評分系統總分為 110 分,根據建築物達成度分為四個等級:
1. 預備階段
根據建築類型和項目範圍,選擇適當的 LEED 評分系統。例如,新建建築應選擇 LEED BD+C(建築設計與施工),而現有建築可選擇 LEED O+M(運營與維護)。
並在美國綠建築委員會網站上註冊項目。之後會在這提交文件和進行認證。
2. 設計階段
與團隊確定 LEED 認證等級目標。並準備並提交所有必需的文件和報告,包括設計圖紙、計算書和驗證文件,以證明項目符合 LEED 標準。
3. 建設和實施階段
在施工過程中,實施節能、節水、材料選擇和室內環境質量等綠建築策略。
且持續監測建築性能,記錄施工和運營中的所有相關數據。
4. 認證階段
提交最終文件:在項目完成後,將最終的設計和施工文件提交給綠建築認證機構(GBCI)。並對 GBCI 提出的問題或要求補充文件,及時提供所需的信息和文件。
LEED 認證作為全球領先的綠建築評估標準,不僅提升了建築物的環保性能,也推動了全球可持續發展。
想了解台灣的綠建築標章嗎?EWWH 是什麼?快來看這篇:綠建築是什麼?EWWH又是什麼?對 ESG 有影響嗎?